读书笔记-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
今天讲的这本书,《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俞敏洪亲述新东方创业发展之路》,是俞敏洪老师写的一本自传性质的书,讲述了他从创立新东方以来的诸多经历和心路历程。今天就总结一下这本书的内容,并且讲一下自己的感悟。
这本书是从俞敏洪创立新东方之前说起的,俞敏洪一开始是北大的老师,在和学校产生矛盾离开了学校。当时恰逢出国留学的热潮,俞敏洪原本打算考给别人培训GRE攒够钱就出国留学,最后却在机缘巧合下,将新东方越做越大。
简单来讲,新东方的发展过程分为这么几个阶段:
- 俞敏洪自己几乎包办一切的小作坊阶段
- 获取办学许可证,逐渐向正规化发展;
- 品牌开始爆炸式传播
- 徐小平、王强等老同学加入,俞敏洪开始有很多强力的合作伙伴
- 家族成员离开,借鉴西方管理知识,新东方开始制定明确的制度
- 公司成立,以及组织架构的不断改革
- 外部投资的进入到上市
- 老股东退出,新生代崛起;新的业务领域不断发展,直到今天的新东方
从这本书,我们看到了新东方从一个小的培训班逐步发展成一个国内领先的教育机构的经历,从中也有很多的感悟。
关于成长
看所有成功人士的传记,会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不给自己设限,不会说我只能干这些事,干不了那些事。俞敏洪也不例外。新东方起源于俞敏洪的英语确实非常好,赶上了出国留学的热潮。但今天回过头来看,会发现俞敏洪的英语能力在新东方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只是占比很小的一部分。
自俞敏洪开培训班开始,他就要备各个学科的课,要考虑如何去营销。随着公司发展,要不断去学习公司的管理,学习财务知识,不断的解决各种各样的新问题。
俞敏洪在书中也常说,一开始他不懂公司管理,不懂财务,往往都是在有了问题之后才去想如何去解决。这里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自身能力的不断成长,自己学习或者引入外部力量,这都需要不断扩充自己的能力圈。
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的工作边界上肯定会有很多不熟悉的领域。如果对这些领域抱着一个开放的态度,就可以很自然的扩大自己的能力边界。能力边界扩大了,自己就会有更多的机会,而在这些机会中,又能接触到新的领域。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正向的循环,促成自己事业发展和能力圈的双重提升。
当然,在成长的过程中,运气因素是不可或缺的,我们看到的这些成功者的经历本身都带有幸存者偏差。新东方的发展过程中也的确有几次可以归结于运气好。但是,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假如去除那些运气因素,俞敏洪老师的发展路径,可能攒够钱就出国了,之后大概率找到一份很不错的工具;也可能把培训一直做下去,即便没有政策上的利好,只要他不断去扩充自己的能力圈,我想也足够他自己活的挺好的。
简单来说,大的成功靠命,但如果我们能一直保持自身的成长,保证一个挺舒服的小康生活,还是可以的。
关于教育
新东方毕竟是一家教育公司。我恰好也在一家在线教育公司工作,所以格外关注对于教育业务的讲述。看完这本书之后,关于教育最大的感悟还是,不管你针对什么用户,做哪个学科,用什么形式,所有的一切的根本都只能是教学的质量,只有教学本身能支撑一家机构一直走下去。或许你可以靠大规模的营销来短期获得大量生源,或许可以通过销售技巧忽悠用户续报更贵的课程,有很多种途径可以短期内获得很高收益。但是,谁都不傻,用户们很快就会用脚投票。
关于规则
对于一个组织来说,合理的规则是必不可少的。关于规则,最重要的两点,一是要有,而是要合理。
新东方从家族企业向正规企业转变,就是一个规则从无到有的过程。之后无论董事会的成立,还是分校的发展,确定分校的考核机制,则是规则不断发展的过程。规则制定的好了,公司就能不断发展壮大,达到一个企业和员工双赢的局面。制定不好,公司就会不可避免的走向崩溃。好的规则,关键点就在于能让员工的个人利益转化成公司利益。人的适应力都是非常强的,你说用分校的收入来考核分校,那么分校就能找到很多邪魔外道实现收入增长,但这过程中把公司的声誉消耗没了。好的规则下,员工其实还是在追求自己的利益,但在这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就促成了公司的发展。
此外,其实还有很多零零碎碎的感悟,比如新东方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商业模式,像大班模式,像早期的营销手段;又比如标准化对于一个企业做大的重要性。总之,这本书虽然只是一本自传,还是干货满满的,值得好好的去读几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