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稻盛和夫《干法》-思考应该怎样去工作

《干法》是一本讲工作态度、工作方法的经典书籍。在劳资矛盾严重、阶级趋向固化的今天,是很难完全向该书作者稻盛和夫先生一样,去践行这一套理念的。但这不代表这本书就没有价值了。努力工作,提升自己的价值,一直都是藏在人类内心深处的精神诉求,我们要做的,只是要让价值提升后带来的收益,能够给到我们自己。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强烈建议先认真思考一下你和工作的关系究竟是什么样的。如果你就是公司的老板,那没什么好说,公司的收益就是你的。如果你不是,那就要理一理你创造的价值去了哪,是有了经济收益,有了能力的提升,有了将来可以成为自己能力证明的资历,还是帮老板多买了两辆跑车呢?

之前读过一篇文章,说是将你自己当做一家公司来经营,将任职的公司当做自己的客户。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思考的思路,你需要考虑你这家「公司」,是立刻就去追求现金收入,还是先打磨能力与口碑,以期将来去获得更大的收益?要考虑与任职公司的交易是否公平?

想清楚了这些,再来读《干法》这本书。否则,你可能会觉得这本书是马老师写的。话说回来,马老师确实也在践行这本书的很多理念,在他当英语老师的时候。没有当年“业余”时间的辛勤奋斗,哪里来今天的福报呢?

好了,下面进入正题。我会从三个方面讲述书中传递出的工作相关的价值观,一是工作的意义,二是如何对待工作,三是工作方法和态度。

工作的意义

就像我在文章一开头说的,努力工作,创造价值实际上是埋藏在人类内心深处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精神诉求。可以了解到,很多已经财务自由的人,依然在寻求一些工作机会,或是创业,或是找个安逸自由的工作。这就是内心深处的这种诉求在驱动人的行为。

除了通过工作获得的经济收益以外,

一心一意工作,精益求精,本身就是磨炼人格的修行,促进我们成长。劳动可以带来喜悦感,让人明白生活的意义,劳动是高贵的行为。

如果你能接受「将自己当成一家公司来经营」这样的设定,你会发现,眼前的经济收益其实没有那么重要。而个人的成长、工作中带来的幸福感是更有意义的收获,而在收获了这些之后,经济收益也会自然而然的随之而来。

如何对待工作

大多数人初出茅庐只能从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开始。

这个世界上,真正将自己的爱好当做工作的,本身就是少数。在这些少数之中,绝大部分人工作了之后,也会感到这个事情已经不是自己的爱好了。因为作为一个爱好,和作为一份工作,这之中的差别是非常大的。游戏很多人都爱玩吧,很多人会羡慕那些职业的电竞选手,认为他们就是在做自己喜欢的工作。但是关注一下电竞圈,会发现不好好训练的人大有人在,有些人会抓住各种时机,去玩别的游戏。原本是因为喜欢这个游戏做了职业选手,最后却发现自己渐渐的不喜欢这个游戏了。

所以,做不喜欢的工作,才是这个世界的常态。而我们要做的,是让我们喜欢上工作本身。如何让自己喜欢上工作,作者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方法。

付出了努力,才会让自己喜欢上工作。

为工作中的小小成功感到欣喜,将其带来的能量当做动力,更加努力的工作。

工作方法和态度

首先,要以高目标为动力。

能力要用“将来进行时”

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把一段时间之前的自己放到现在,是不是也觉得自己现在做的事情很难?这是一个正常的现象,当你处在一个正常的发展路径下的时候,能力的提升在不知不觉中就会产生。

有了高目标,就要持续的付出努力,要去思考目标怎么样才能实现。

一定要去想。不认真思考,就什么都实现不了。

自己的成长,只有自己能够负责,指望其他任何人都是不现实的。我最近看脉脉上的吐槽,很多人对公司的不满是「没有成长」,这就让我非常迷惑,成长和公司究竟是什么关系呢。这个要说回到人和公司的关系,公司作为你的一个客户,你完成一些事情,并且获得一些报酬。这和个人成长有任何关系吗?成长是需要自己去思考的,而不是等着别人派下来,说这些这些干完,你就成长了。我能想到的一个人在一家公司里会没有任何收获的唯一场景,就是他已经理解了这家公司的所有方面,可以轻而易举的经营另外一家公司来打败这家公司。

另外,要有完美主义。

橡皮绝对擦不掉错误

很多错误,即使你事后弥补了,也必然会留下一些痕迹。无论做什么事情,要尽力去将它做到,至少是自己认知范围内的,完美。像开发一个需求,要思考完整整个流程,确保没有逻辑上的缺陷,也没有实现上的bug, 而不是看一遍产品稿就简简单单的实现一遍,剩下的所有事交给测试。

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在书的最后,作者给了一个公式。对于工作来说,思维方式和热情是和能力一样重要的。而在你具备这种认知的前提下,提升热情和改变思维方式,要远比提升能力更简单。所以,想提升工作的效果,其实没有那么难,关键是要建立起对于工作的合理的认知。

我是流沙,感谢阅读这篇文章。如果觉得写的还不错的话,请多多点赞关注。如有问题,也可以在个人博客、微信公众号( Mobility ) 等平台和我交流